禮服的靈魂 The soul of formal wear
第六章
中原|米索不達米亞 The Central Plains & Mesopotamia
上圖的中央是凌家灘《玉版玉龜》之《八角星》和《玉鷹》。1985年於安徽馬鞍山含山縣發現的 5000 年前新石器文化凌家灘遺址。當年饒宗頤先生曾撰寫文章,形容為革命性和歷史里程碑的發現。因為它展示了遠古文化結構、術數、曆法的來源—《洛書》,而不再是神話傳說。
下圖左上角是 Ishtar star,代表米索不達米亞的女神,主管愛和戰爭。石刻源自古老巴比倫公元前12世紀,屬於Meli-Shipak II 帝王朝代。前伊朗 (1959 - 1963)也用這「八角星」為國旗。
左圖: 三星堆 青銅神樹5右圖: 亞述人聖樹。Assyrian
Sacred Tree – Wall Panel Relief, 865 – 860 BC, Neo-Assyrian; Ruler:
Ashurnasirpal II, British Museum.
從《第四章 深衣、生命之樹》所列出東周戰國中後期至唐代所盛行的《伏羲女媧圖》和近年《三星堆》遺址所發現的古蜀國《神樹》,是兩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文明 (Mesopotamian) 傳入的神話演譯- 「蘇美爾人 Sumerian 之農務、樹、蛇神 Ningishzida "lord of good tree"、和亞述人 Assyrian「生命之樹」"tree of life”」。據《周髀算經》記載商高引用巴比倫文明 (Babylonian) 的《勾股定理》"Pythagoras' theorem" 回答周公對計算天地之距離的疑問。遠古中原已受兩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文明 (Mesopotamian) 所影響。
據歷史教科書對《絲綢之路》之記載,中原跟西域交流始於西漢(前202年—8年)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(今西安)為起點,經甘肅、新疆,到中亞、西亞,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。這論述假設漢朝之前的中原,跟西方沒有聯繫而自成一角的文化中心演變,繼而影響周邊的外族文化。但近年所發掘的遠古巴蜀文明,往往跟中原文化中心論格格不入。梁萃行教授曾引述秦皇陵的百戲俑,那半裸形態和精緻的仿布皺摺紋理的工藝跟中原文化大不同,風格更接近當時希臘的雕塑,根據這點學者Lukas Nickel在他的著作 "The first Emperor and Sculpture in China," 認為東西文化交流因亞歷山大 "Alexander The Great" (336-323 BC) 的東征而早已開始。「中原文化中心論」唯一解釋是巴蜀為外來文化,跟中原文化演變沒大關係。
公元前12世紀米索不達米亞的女神 Ishtar star 和 5000 年前位於中原安徽的《八角星》的相同,促以推翻「中原文化中心」論述。自波斯帝國 Achaemenid Empire 在漢朝之前 (550 b.c) 的版圖已經擴張至印度河谷 (Indus Valley) 、Gandara 王朝 (即今天的阿富汗) 等地方。 Darius the Great 帝王在位時所修建的主要道路包括 Royal Road ,沿着印度、阿富汗、伊朗、土耳其、希臘貫通歐亞。這道路,一直沿用至羅馬帝國。以現時考古的佐證,較完整的推論應該是- 「巴蜀源自米索不達米亞文明,而中原文化是巴蜀的分支,在《絲綢之路》之前,是通過巴蜀的「蜀身毒道」「茶馬古道」等古道經四川、雲南、西藏、不丹、印度而進入中亞,跟西方沒間斷的商貿和演變。」就正如我們中原禮服《深衣》的形制,在《第四章 深衣、生命之樹》,《禮記》第三十九篇《深衣》所列出的「規、矩、繩、權、衡」,跟西方古典美學極為脗合。
2)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ar_of_Ishtar
3) https://youtu.be/PnaMIxqGnhs ,
http://tv.cctv.com/2019/07/02/VIDExV9bG7I93LHQTTQ3PPVH190702.shtml
4)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Ningishzida
5)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mengti/30719385246
6) https://ppfocus.com/0/cuc7dc00f.html
7) http://ancientgreekpandect.raftis.org/sculpture-300-to-200/
8) https://m.facebook.com/HistoryofPersiaPodcast/photos/a.400972800655618/522335295186034/?type=3
9) https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5%8D%97%E6%96%B9%E4%B8%9D%E7%BB%B8%E4%B9%8B%E8%B7%AF
10)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zgzhuangshu
11)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eli-Shipak_II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